Why now

Why now

· json · rss
Subscribe:

About

Why now?

正如当年智能手机为开发者带来了新要素,而推动巨大的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和应用程序开发生态,Fred Wilson 将其概括为:

  • 位置(location)
  • 邻近度(proximity)
  • 触摸(touch)
  • 音频输入(audio input)
  • 视频输入(video input)


而 AI 的大浪潮也让我们开始思考新一波的迭代:大模型为开发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新要素?开发者的 workflow 是否会因此产生新的改变?目前看来,AI 作为生产环境为开发者带来最显著的变化,是远超乎曾经的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,也会由此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。未来的格局种也会慢慢出现除了人力替代以外的更多可能,比如直接调取大模型来成为软件中的“功能”,从而真正实现“大模型即服务”。

代码生成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编程的早期。从最初的简单代码生成工具到现今的复杂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,代码生成行业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。

• 早期代码生成器:在计算机编程的早期,简单的代码生成器可以用于生成常见的代码模板和结构,以提高编程效率。比如基于 Java 的模板引擎 Apache Velocity,可以在开发人员创建的模板中,根据数据自动生成 Java 类代码,从而减少手动编写重复代码的工作量;

• 集成开发环境(IDE):IDE 则是更加贴合程序员工作流的产品,包含了诸如代码补全、错误提示和代码重构等功能,进一步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;

• 模型驱动架构(MDA):在21世纪初,模型驱动架构(MDA)开始受到关注。MDA 通过将业务逻辑与技术实现分离,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统一的模型描述系统来自动生成代码。如 No Magic,用户可以基于它实现从抽象模型到具体代码的自动化转换;

• 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:随着 AI 和自然语言处理 NLP 技术的进步,代码生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OpenAI 的 GPT-3 和 GPT-4 等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可以根据自然语言描述生成代码,可以理解业务逻辑后完成核心代码的搭建,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的效率和表现甚至超过大厂程序员。

GPT-4 可以通过输入粗糙的手绘草图来生成网站,并在短短几秒钟内生成几乎与草图一样的网页代码。

基于这些发展,软件开发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。根据市场调研公司 MarketsandMarkets 的报告,全球代码生成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0 年的 20 亿美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60 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 24.4%。而 AI 本身可以为这个市场带来更大的增长,除了 GPT-4 等更强能力的出现所带来的场景突破以外,使用者门槛也有了大幅降低,能够触达到更广泛的人群,我们预计未来的市场规模可以翻倍。